欢迎您来到港德电子器件在线零售商城!
全部商品分类
首页 行业资讯 文章内容

  半导体权威研究机构Knometa最新研究报告揭示,2023年末截止时全球半导体产能分配情况如下:韩国占比22.2%,中国台湾22.0%,中国大陆19.1%,日本13.4%,美国11.2%,欧洲4.8%;未来趋势则预示着中国大陆的产能份额有望稳步上升,预计到2026年跃升至全球首位,而日本的份额则呈下滑趋势,预计从2023年的13.4%降至2026年的12.9%。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新建晶圆厂数量急剧攀升,各大经济体为了解决供应链危机争相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半导体制造业落户本国。

  报告预计,直至2026年,IC晶圆厂产能将保持7.1%的年均增长率,尽管2024年增长较为缓慢,但2025年和2026年新增产能将显著提升。

  全球各大半导体产业重镇纷纷投建新厂,中国大陆亦不例外。尽管美国主导的半导体法规对中国大陆企业发展高端工艺有所限制,但中国大陆仍将致力于扩大晶圆产能,尤其是成熟工艺领域。

  预计到2026年,中国大陆将超越韩国和中国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IC晶圆产能基地。

  众多外资巨头如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台积电和联电等在华设立晶圆厂,均已获得部分半导体限制的豁免权。

  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IC晶圆产能的大部分来源于上述大型外资企业,以及力积电(通过其中国大陆子公司晶合集成)、德州仪器、AOS(阿尔法和欧米伽半导体)和Diodes等公司。

  截至2023年末,中国大陆在全球晶圆生产中的份额约为19%,其中本土企业贡献仅为11%。然而,随着中国大陆企业产能的不断提升,Knometa预测,到2025年中国大陆的产能份额将接近主要国家/地区水平,且到2026年中国大陆芯片产能将稳坐全球第一宝座。

来源:电子发烧友

上一篇:期待华为海思杀回来!全球十大IC:美国压倒性领先 上海韦尔进榜

下一篇:什么决定了晶振的品质?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