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回顾和2022年展望
时间:2021-12-28 10:23
年底了,我想花一些时间来做一些展望。
由于去年的预测是根据过往的数据,因此有巨大的误差。反思一下,所有的预测都应该基于订单和市场需求,而不是历史数据,所以本文更多的还是从历史和估算的角度来思考,明年的底线是什么样。
2021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为255.89万台,单月突破40.8万台,也是一个历史的记录。而新能源客车今年一共才生产了3.68万台,倒是专用车,红红火火的1-11月已经翻倍了,产量为14.39万台。
展望2022年,是否能如我们所愿,总量往500万的高位进发呢?
▲图1.2012-2021年主要的车辆分类概览
Part 1、如何根据历史的数据来思考和展望?
由于过往有很多的错误,根据经验主义还需要加入更多的想象力,才能有更为精准的预计。如下图2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单月数据:
○2017年冲量的时候,乘用车产量峰值为10万,客车和专用车产量都在5万水平线。
○2018年,开始补贴退坡,由于金额减少幅度有限,商用车的产量峰值再也达不到之前5万,乘用车在11月-12月突破了15万台。
○2019年,补贴退坡对全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乘用车再也没回到15万的单月产量峰值。
○2020年,上半年疫情打击,下半年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全力助推,然后单月的产量在11-12月上攻到20万。
○2021年,春节那个月有所波动,然后总体受制于芯片供应,从7月开始逐步拉量,11月突破40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图2.2017-2021年五年的产量情况
如果把这些数据,再按照季度进行分解,新能源乘用车2021年Q3突破77万,预计Q4肯定突破100万,大概在110万左右。
如果把2021年和2020年拉出来看,2020年从Q1的低点一路往上爬坡,2021年基本维持了去年Q4的高基数,然后Q3和Q4能实现有效的爬坡。
▲图3.分季度的2017-2021年情况概览
接下来,我把乘用车单独拿出来,分为纯电动BEV和插电混动PHEV两个分类进行展示,可能更为清晰一些。如下图4所示:
▲图4.2017-2021年乘用车EV和PHEV产量波动情况
从季度乘用车EV来看,主要的量上升在2020年Q4-2021年Q2,有效稳定在40万台以上,在上个季度突破60万,Q4估计可以突破85-90万。
而PHEV从之前最高的9万的量,慢慢在爬坡到13万,Q4预计可以突破20万。
▲图5.2017-2021年EV和PHEV季度产量情况
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大概能这么预估,现在乘用车纯电动的稳定产能单季度在70万,PHEV在15万。
假定2022年:
○Q1:由于有春节因素和冲量回落,估计回到2021年Q3的量,季度保持75万台。
○Q2:开始恢复,总量冲击100万。
○Q3:仿照2021年的Q3,开始达到116万台。
○Q4:下一轮补贴冲量,季度冲高到152万台。
所以在这里,预估纯电动345万,插电混动95万。
▲图6.2021-2022年的对比预估
Part 2、纯电动的验证
我们来看看,纯电动345万是否现实?
从目前的阵营来看,其实主要分为新造车企业、A00级车企和国企A级车,这三类企业。
●上汽通用五菱36.9万台,奇瑞7.5万台、长安汽车9.9万台、长城汽车11.8万台和上汽(Clever)为7.44万台,合计大约73万台,占比34.8%。这部分量大概在2021年能实现近90-95万,加上在其他里面也有5-10万,所以2021年起到了100万的产量支撑作用。我个人判断,这部分的量能够有20%的增长,实现2022年120-130万的量,这主要是成本(供应商不赚钱在跑量)和积分限制(供给多了便宜)。
●然后广汽、一汽、东风、北汽和吉利目前30万的量,最后一个月增加5万台,预估35万台,这部分A级左右的车其实要在明年增量,挺难的。目前可能有一部分稳定通过换电模式来走,预估能跑到45万,主要是广汽和吉利明年可能比较积极。
●比亚迪:2021年1-11月26.8万台(市占率12.71%),预估下个月能冲击30万BEV,按照2022年的稳定产能预估,能拉高到45-55万。
●特斯拉:国内合格证25.7万台,市占率和比亚迪差不多。在国内预估2022年实现40万台销售。
●造车新势力:目前大概1-11月产量在30万左右,按照这个预估2021年在35万左右,2022年这几年能冲击65万。
●合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大概在12万左右,明年预估能冲击下20万台。其他路人甲企业大概在16万,明年增加到20万。
▲图7.目前1-11月产量情况
▲图8.2021年1-11月主要车企的纯电产量情况
▲图9.明年产量拆分预估
小结:
这个预估还是比较乐观的,我的核心考虑还是2022年的成本,以及车企对于目前这种成本结构是否能接受——维持高基数和结构性增长是否能打掉燃油车的规模效应,把燃油车的盈亏平衡点进一步打击到。
再加上我的预计明年不少A00将采用国产芯片,产量限制更少。所以总体来说,我还是对此持乐观的态度。
来源:《汽车电子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