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港德电子器件在线零售商城!
全部商品分类
首页 行业资讯 文章内容

  7月22日消息,Mini LED板块午后再度拉升,三安光电大涨超9%,连续3日累涨超30%,股价创历史新高!瑞丰光电封涨停,中微公司、华灿光电等涨超10%,明微电子、国星光电、聚飞光电、乾照光电等继续走高。

  通常来说,MiniLED是LED屏幕的一种,但其芯片尺寸介于50-200um之间,是LED微缩化和矩阵化后的技术产物。简单说来,MiniLED就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了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与普通LED相比,其单元小于50微米,仅为1%,但其画面表现及性质要优于普通LED数倍。

  随着终端厂商加速布局和产业链的持续加码,MiniLED技术在2021年迎来商用元年,并有望在未来几年有望催生一系列投资机会,将对LED行业和半导体显示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Mini LED产业链有哪些?

  Mini LED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制造)、中游制造(封装+模组)以及下游终端应用三部分。

  上游:芯片制造

  MiniLED上游芯片制造是在蓝宝石、SiC或者硅片等衬底上制造GaN基/GaAs基外延片,再经过刻蚀、清洗等环节得到不同类别的LED芯片。

  由于LED产业的多年的发展,设备与工艺已较为成熟,且MiniLED对切割和转移精度的要求还未达到MicroLED那么严苛的程度,因此其芯片制造难度相对较低,芯片厂仅需通过改进和优化工艺即可实现从常规尺寸到Mini尺寸的跨越。

  2021年MiniLED产品有望消耗134.7万片LED4寸片,在目前芯片总产能中占比5.6%,成为LED芯片新一轮增长动能。

  中游:封装+模组

  中游封装端是将芯片在固晶、焊线、配胶、灌胶固封环节后,形成颗粒状成品,主要起到机械保护、加强散热、提高LED性能和出光效率以及优化光束分布等作用。

  封装由多种技术路径并存,其中直显封装IMD/COB方案共存;背光封装COB/COG方案并行,背光驱动存在PM/AM两种模式。

  SMD封装技术是目前工艺成熟、成本低廉的封装搭配,其将在中低端MiniLED产品推广中使用。而倒装COB技术,则是面向未来的新型封装技术,长期来看,其发光效果优势、可靠性优势和高密度排列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有望实现对SMD技术的替代。

  传统LED中游封装环节技术要求较低,厂商格局较为分散,相关公司营收规模和体量较小,MiniLED技术加成下,上游芯片端指数级增量,带来模组价值显著提升,相关市场空间和技术弹性较大。

  下游:终端应用

  MiniLED技术主要有LCD背光和RGB直显两种应用方向,并将首先在中大屏显示市场打开应用空间。直显和背光模组制造是MiniLED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

  背光端

  MiniLED背光是将MiniLED作为LCD面板的背光源,使其具有超高对比度、高色域、高动态范围(HDR)的优势,从而大幅提升显示效果。

  相比于传统背光,MiniLED背光能在更小的混光距离内实现更好的亮度均匀性,且由于采用局部调光设计,其拥有更精细的HDR分区,并大幅提升液晶显示的对比度。

  Mini背光是在室内市场中对LCD技术的提升与增强,成长逻辑主要在中大尺寸(10-110寸)高端市场先替代OLED等,成本下降后有望再逐步下沉至中高端市场。

  直显端

  MiniLED直显已于2018年量产,起初主要用于商业广告与户外大型显示等,目前在LED产业链厂商布局下已具备技术、产能、良率条件,有望进入4K/8K大尺寸LED显示领域。

  MiniLED直显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高速响应、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势,主要应用于办公会议显示等室内商业显示市场。

  MiniLED显示面板的设计理念是将MiniLED芯片直接作为显示像素点,以此提供成像的基本单位,从而实现图像显示。其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高速响应、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势。

  受限于芯片尺寸,MiniLED面板无法做到百寸以下,因此消费类显示市场仍需静待MicroLED技术成熟后开启。

 

来源:一起聊IT

上一篇:《MOSFET产业链报告》:功率MOS,驱动发展

下一篇:2021年中国EDA行业全景图谱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