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港德电子器件在线零售商城!
全部商品分类
首页 行业资讯 文章内容

  中国在芯片产业上的短板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国人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短视思想的影响,国产芯片进展缓慢。

  但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充分认识到补足中国芯片短板的重要性,并为之付出努力。中兴、华为事件的发生,更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推动中国芯片产业更快一步。

  中国把半导体变成“新油”

  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福布斯》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把半导体变成“新油”,而通用汽车的芯片却用光了》的文章。

  这篇文章将国产芯片崛起的速度,比喻得淋漓尽致。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半导体产业被认为是科技领域的“新石油”,有着万亿的市场规模。在文章中,更是把中国在大湾区对芯片产业的规划,用“等待开采的油田”作为比喻。

  当“油井”建起来时,便能够向外源源不断的输送芯片。

  文章指出,大湾区将同美国旧金山湾区相媲美,而且大湾区的面积更大。

  文章还引用了英特尔CEO鲍勃·斯旺的观点:未来能够保证半导体发展的只有深圳。目前,英特尔等企业已经在湾区进行投资。

  从这篇文章中不难看出,其对中国大湾区发展的看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增速的认可。

  中国半导体产业驶上快车道

  不可否认,中国芯片产业的不足十分明显。

  连续16年来,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但是,中国大陆本土企业的芯片产值却十分有限。

  据悉,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公司产值,在我国芯片市场总量中,只有5.9%的份额。而在全球市场中,这一份额无疑会更低。

   不只是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等,又何尝不卡住了国产芯片的脖子。中国芯片产业的境况令人担忧。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国产芯片已经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涌现出了大批领头企业,推动国产芯片打破短板。

在中芯国际的努力下,国产芯片制程已经来到14nm,14nm或是28nm芯片已经可以解决90%的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即使是在14nm、28nm芯片工艺条件下,通过对数据中心软硬件的优化处理,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此外,中国在光刻胶、刻蚀机等芯片相关领域,也打破了垄断,推动国产替代更进一步。

  国产芯片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来源:创投时报

上一篇:元器件的涨价热度只增不减?

下一篇:全球芯片短缺预计蔓延至2021年第二季度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