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OLED驱动芯片玩家的机遇与困难
时间:2020-12-01 10:07
前言:
OLED显示屏在中小尺寸终端领域已占据重要的位置,与之配套的OLED显示屏专用驱动芯片被认为是OLED显示屏的“中枢神经”,其性能的高低决定了显示屏画面播出的效果。
无法解决商业化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国OLED面板在技术和商业化上均取得了明显进步,京东方的OLED生产线逐步投产,并打入苹果供应链。
不过,在面板行业,诸多加工设备还需要进口,比如面板制造的蒸镀机,完全被日本佳能垄断,一台设备的价格超过1亿美元。
如果说蒸镀机是因为技术门槛高,国内暂时做不了,那么在OLED面板驱动芯片上,则是无法解决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因为国产OLED用的少,可靠性稳定性未经过大规模应用检验,个别厂商在吃第一个螃蟹的时候也遭遇翻车,并导致敢于排版吃螃蟹的高管为此担责。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公司必然趋于保守,更愿意采购外商的产品,这直接导致大陆厂商在OLED面板驱动芯片份额不足1%。
韩国显示器驱动芯片厂商Silicon Works在2018年营收仅5%来自中国客户,但2019年比例增加到15%,今年预估中国营收比例可提高到20%。
国产OLED驱动芯片占比低和信心不足
由于目前国内面板厂,相较于韩系面板厂的性能以及稳定度还有一些差距,所以在芯片设计上,需要帮助面板厂或终端客户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才能做出既符合市场需求。
OLED驱动芯片国产化程度并不算高,主要还是以韩系和台系厂商为主。京东方去年仅液晶面板的驱动芯片采购超过60亿元,但是国产芯片占比不及5%。
目前全球生产AMOLED屏幕最主要的设备,一直需要从日本、韩国进口。而最为重要的AMOLED屏幕驱动芯片,目前国产OLED屏幕的驱动芯片,绝大部分都需要从韩国进口。
韩国企业所生产制造的OLED屏驱动IC,占据着全球90%+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就是三星电子,市场份额高达50%;排名第二则是Magana Chip,市场份额为33%。
当前,显示驱动芯片工艺主要集中在40nm、65nm制程,其用于显示驱动芯片的高压工艺平台中,目前已发布或已在生产中的产品,技术节点就包括40nm、95nm、0.16mm以及0.3mm。
事实上,这样的芯片制造并不困难,中芯国际完全是可以制造的,因为这些芯片并不要求先进工艺,很多是40nm、65nm技术,连28nm都少,更多的还是因为技术和专利的原因,限制了国内企业的研发,所以导致进度非常慢。
研发屏幕显示驱动芯片,直接解决国内屏幕驱动芯片的短板,让国产OLED屏幕真正实现崛起,否则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就会遭受到OLED屏驱动IC卡脖子的尴尬局面。
由于技术难度及专利限制,OLED驱动芯片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相关企业仍需突破关键瓶颈。
国内将出现巨大需求缺口
数据显示,应用于智能手机、车载娱乐、电视、虚拟现实和智能手表领域的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分别为10%、12%、16%和67%。2019年,仅智能手机市场的驱动芯片用量已达7亿片,约29亿美元。
目前LCD驱动芯片已经实现稳定供应,且TFT-LCD已大量转向TDDI,该市场已经进入成熟甚至过度竞争阶段。
随着智能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不断增长,显示驱动芯片市场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增长,其主要增长引擎包括高分辨率、集成功能需求的增加以及平均售价的降低。
2019年市场规模为4.51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5.84亿美元,较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3%。
OLED驱动芯片由于技术难度及专利等限制,目前仍处于前期开发阶段。伴随着中国大陆面板厂的崛起,目前在AMOLED驱动芯片领域会有比较多的切入空间。
中国AMOLED产能正在释放,华为、小米、OPPO等中国品牌都在导入国产AMOLED,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也在测试验证国产AMOLED,中国AMOLED产业正在进入规模化竞争的阶段。
中颖电子于2015年与和辉光电一起开发了AMOLED驱动芯片,子公司芯颖科技在2018年第一季度顺利完成了一款FNH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内部验证,并于第三季度开始量产。
吉迪思在2016年第二季度量产刚性屏AMOLED芯片,2018年9月联手中芯国际正式量产40纳米AMOLED驱动芯片。
今年6月,奕斯伟获得新融资,集创北方总部暨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和先进测试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华为换道OLED驱动芯片欲超车
OLED关键设备、材料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韩国在OLED产业耕耘了20多年也没有完全实现配套的本土化,中国OLED产业化的时间更短,如果要后来者居上应该在配套上做好长期的产业规划。
哪怕是一项微不足道的驱动技术,芯片材料用上了美国技术,都无法真正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而最高只有28nm制程的屏幕芯片,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来说,完全可以做到国产化,因此近期华为选择了换道后超车。
华为在手机屏幕上几乎都使用了国内的京东方的屏幕产品,虽然屏幕能自己生产,但关键的屏幕驱动芯片,必须摆脱对进口的依赖,这也是华为成立屏幕驱动芯片部门的初衷。
华为近期增设了屏幕驱动部门,隶属于华为终端芯片业务部下。
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签发的《关于终端芯片业务部成立显示驱动产品领域的通知》文件,更加证实了华为开始进军屏幕驱动芯片领域。
早在去年底,华为就在进行相关研发,且据上游供应链最新消息称,华为目前手机OLED驱动芯片处于流片阶段,且正在加速自有产品的推进速度。
结尾:
近年国外供应链环境日趋复杂,加大本土化供应链投资及布局成为行业整体方向,新技术的中长期持续投资才是提升显示产业本土化配套的竞争力关键所在。
虽然目前我国的技术实力整体与韩国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我国芯片企业正走上强芯路,致力于补齐面板产业链中这重要的一环。
来源:AI芯天下